大疆的手机云台好用嘛?
过段时间要出去旅游,想买一个云台搭配 15pm + 外接硬盘拍拍 vlog 。有老哥用过大疆的云台的嘛,好不好用呢,另外也同求适配 15 c 口的外接硬盘推荐。
云台带手机会很大一坨,夹手机那一坨平时会甩来甩去的。你要拍 vlog 的话,还不如直接买个 Osmo Pocket 3 。我买过大疆初代的云台,反正就是很不好用,现在还在后备箱吃灰,后来 Osmo Pocket 和 Osmo Action 我都买了,很好用。
至少是手机云台届里 TOP1 吧。吃灰属性很高,可以去黄鱼收个二手的。不过我觉得正要拍还是 Osmo Pocket 3 方便
吃灰神器OP 千万不要冲动
同问,我也想问 15c 口的外接硬盘
挺好用,但使用场景不多。上面说的 osmo pocket3 我也买了,评价相同:挺好用,但使用场景不多。。。
好多提 pocket 的,我之前看 pocket3 评测,很多观点都是 pocket3 使用场景吃灰概率很高,同样场景下不如 Action 方便
吃灰神器,闲鱼上便宜收个没怎么用的就行了,用完再卖。大多数人没什么时间或者意愿去拍 vlog 。
用过一款 DJ 的,最大问题是上下角度太小,不及竞品。
我是觉得 pocket3 的出现基本把手机云台这种东西平替掉了,除非你有用手机长焦的需求。当然就如楼上说的,如果你 pocket3 觉得会吃灰,那么买手机云台一定也会吃灰,反之亦然。
我记得 iPhone 的外接输出是 5w ,所以如果是自组硬盘需要确认硬盘功耗(我记得海康是最合适的),另外就是形态,稳定器会占用 magsafe 的位置,所以要么看看有没有冷靴口固定,要么就是小 U 盘直接用手机的 c 口吊在外面。我看有一个可能还可以,就是雷克沙新出的手机外录硬盘,体积很小。
#10 很多 2230 的硬盘功耗会比较高,手机没办法使用,要上网查询硬盘支持,有 up 测过这个,我记得是海倍思的视频底下有人会说哪些硬盘合适
看了大家的建议后,我发热的头脑已经降温了......
只用过 osmo mobile ,不是专业拍 vlog 的话,好用但是容易吃灰,我的已经二手出了
不行,不便携是对拍摄做大的问题,我现在相机都不想拿 还想我拿三脚架和稳定器 (我都有 不想带出门),现在是 pocket3 揣兜里就出发,没带就 iPhone 录像
我之前有相关经验,可以说一下。首先大疆的云台不见得是性能最好的,云台的定价和牌子知名度有很大关系。如果你想要手持云台,云台夹着手机存在一个杠杆原理,比你直接手持相机是要费力一点的。但是云台有一个很长的给你持握的空间,这比你双手拿手机是要方便点,但是握持的状态下要求你拇指根部去压着云台。上面两点见仁见智。然后是云台的防抖功能。手持云台都是靠陀螺仪逆计算配合电机防抖的。电机越强,抵抗风和雨的能力越强,不容易被吹抖动。然后比如说由于你步行,奔跑带来的抖动,如果你握的很稳,那么云台防抖表现也会不错。参考那些广告里面拿云台跑步的方式,你要有那么稳才行。我觉得云台实际上就是自拍杆的进阶版本。在让你能伸长拍摄范围的同时给了你一定的物理防抖补偿,和反转镜头前后,横竖屏切换这样的功能。比如说你在步行直播,既要拍眼前的东西,又要时不时翻转相机来拍一下自己的脸,这种场景就是手持云台的用武之地。
刚买一个 insta flow pro 。其实我主要是用来跟家里视频的时候方便点,可以让镜头一直跟着我。因为支持苹果的 dock kit ,所以用微信 facetime 之类的都可以自动追踪。不过确实挺沉的。拍娃运动会什么的也还行,因为有长焦。
我有一个大疆云台 3 代,当初也是为了记录 vlog 买的。记得只带出去过一次,就放家里吃灰了。现在用来给小朋友读英语打卡拍视频用。
别买,没用。我的吃灰了。
吃灰神器 当时借同事已经吃灰的旧款对比 自己从京东买了个新款用了两次就给退货了 我想不到啥场景需要我按着手机稳定一个方向拍”真正有价值的是你值得记录的生活“
手机拿着拍就好了
不要买。。买个三脚架万千了
买来的用了不到一次,新鲜劲一过啥都不是
吃灰神器
正在研究买个云台录像用,看完劝退直接三脚架了😂
有 osmo mobile 6 ,之前还想买 pocket 3 ,去店里上手后,还是手机拍方便,主要不方便带,而且拍 Vlog 带个稳定器太尴尬了,手机拍自然点。
别买,那是我买过的最后悔的电子产品。占地方,使用不便,偶尔抽疯。仅仅用过一次就封存了
(感谢网友 @我的上铺叫路遥 投稿) Linus大神又在rant了!这次的吐槽对象是时下很火热的并行技术(parellism),并直截了当地表示并行计算是浪费所有人时间(…
Codepad.org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网站,它的主页很简单,左边是可以编译并执行的程序语言,右边则是让你输入程序的输入框,输入框的下面是一个“Run Code”的复选钮和一个“…
服务端开发时,每次调试都先编译程序,和其他相关文件一并都覆盖复制到一个本地临时目录,启动 docker compose,容器内建立目录映射到本机临时目录,容器内再分别把文件复制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