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觉编程辅助工具都在卷 Agent 而不是补全
我觉得 Cursor 最好用的地方是他的自动补全 各种预判
特别在写前端的时候感知明显 很多情况只写个开头他就能补全
而且预判的特别快 像是模块导入的时候就特别方便
比如写了一个组件 然后再转到另个组件里继续写 他能直接预判我想要导入这个组件
这个速度 这个精准的我在其他工具都没有体验到
像是 Trae ,通义灵码还差了一大截,现在还有 Cline ,Roo Code
他们的重点好像都放在了 Agent/Composer 之类的全自动化
这种自动化我试了之后感觉是挺强 但是落实到实际项目让 Ai 这么一顿搞 我项目基本也就废了吧
我是希望他们能卷自动补全 这种辅助性质的功能
才能真正应用到商业项目了
Composer/Agent 就目前体验来说只能生成玩具
agent 方向没问题,有些地方很容易出错,我想让他自动调试错误,我不想陪他调试
是这样的,Cursor 的 Tab 补全非常好用没有之一。但是 Composer 在实际开发中作用不大,写出来的东西远远达不到预期。
因为现在这些工具的卖点都是“我不会编程但是我写了一个网站/工具”。
补全的能力更多依赖 foundation model
没有吧,cursor 和 windsurf 的 composer 都还行,不至于归类为玩具,你是不是 rules 没写好
Composer 做原型很强呀,很快就能出一个效果不错的应用或者是网站,
补全差异不会大,真想做的时候很难做出区别...
agent 做前端问题不大,一是所见即所得,二是可以黑盒测试,三是出不了什么大娄子。写后端的话不太敢直接部署。
用 ai x 天搞出一个网站的例子,他本来也不会编程,你让他 review 代码他也看不懂,只能当黑盒。
agent 的受众更广
我也和你同样的想法
composer 适合开新项目,补全 chat 那种适合在老项目使用。老项目 composer 之后 真怕它乱来
同前端,感同身受
补全是给程序员用的,agent 是给不写代码的人用的。你说哪个赚的多?
把 composer 改的地方看一遍然后再 apply 不就行了吗?
composer, 从新开始做一个小工具或者原型很好。但是已经做好的项目不敢让它搞。
心智负担高 绝大部分时候你都是在改原来的项目的其中某个文件吧 没必要用这个呀
项目一复杂就会发现,简单的功能用 tab 或者局部 hint+引用代码片段就够用,复杂的功能 compose 根本搞不出来,还是需要手动指示具体逻辑一步一步调。
补全提升有限,越往上越难做,所以才转向做 composer 的,另找别的突破点
没错,我几个都使用了,通义,字节,windsurf 功能大差不差,但是只有 cursor 的 tab 补全是最好的,其他都不行,最后还是改回用 cursor 了
github copilot 呢?
github copilot 也好用,但是要钱就没用了。现在是用的 cursor+通义插件,通义是用来给 git 写 commit 的,cursor 写的 git 信息都不行,完全没法用,通义写的还可以
因为 Agent 实现起来简单啊。
补全这个确实要点技术水平的,Copilot 的 Next Edit 预测试了几天,比 Cursor 差太远了——
- 响应速度比 Cursor 慢
- 很多时候我认为应该给出建议的场景它一动不动
- 完成一批编辑后,Cursor 没啥活干了一般会给个无伤大雅的光标位置建议,Copilot 这个时候就会开始发癫,要么建议一些莫名其妙的函数,或者建议我做出一些迷惑修改(比如删掉我的 export )
Zed 前段时间放出了一个开源的编辑预测模型 Zeta ,有了开源样板之后,后面大家应该也要卷起来了。
以下是本人的好朋友所经历的事情,为了方便阅读,我以第一人称描述。 3 个月前,我在上海南站准备坐动车回家,在上车前发现手机红米 k30 丢了,于是我没有继续上车回家,而是返回车…
哈哈哈,我也收到了。一连收到四封 ![](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pwAAABOCAYAAACNIs…
最近学了 python 原生协程 async await 以及 asyncio 库 回头重新看了 php 协程 发现 php 协程实在太垃圾了 好像有个官方文档 提供了大量示例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