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史
这是一段比较有趣的历史,让我们回顾一下笔记本电脑的整个历史吧。可能叫便携式电脑比较好一点。
1970 – 1981 第一个便携式的电脑概念
上世纪70年代,Alan Kay 在 Xerox PARC开始有了便携式个人电脑的想法。到了1981年, Osborne 1问世,其由Adam Osborne创造。如下图。Osborne 1 有一个5英寸的屏幕,还有一个可选的电池,两个5 ¼” 软驱,一个 modem 接口,还有一个键盘。当时的价格是$1,800(包括一块电池)。
1981 – 1984 : Gavilan 和 IBM
没有多久Gavilan Mobile Computer公司也进入了这个行业。其第一个便携式电脑的原型和今天的笔记本电脑非常相似,而且只有4公斤重并且配备了一个可以运行9个小时的镍镉电池。无论是从性能还是设计上来说,在1983年,这已经是非常超前的。而且这是 Galvin 第一次向市场引入了“移动PC”的术语。
Osborne 1的出现后, 微软公司的Kazuhiko Nishi 开始了一个便携式电脑的原型,其采用了LCD显示屏,重量2 kilos,叫做“Radio Shack TRS-80 Model 100 Mobile Computer”,有一个 modem,还有一个无线电通讯的程序,以及一个文本编辑器和一个由微软开发的小程序。总的来说,这更像是一个无线装置。(如下图)
随着我们的“Radio Shack”让我们的便携式电脑看起来更像是笔记本电脑,IBM也开发进入这个市场,其于1984年开发了Portable PC 5155。但是,这个便携式电脑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,那就是其“便携”的重量有13.6公斤,而且有一个9英寸的显示器,价格在$ 4000。而且,你还得随时插在电脑插座上,因为它根本没有电池。所以,5155 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“可以容易搬动的台式电脑”。不过非常感谢IBM的是,他们只用了1年的时间就终止了这个畸形的产物。
1984 – 1988: Compaq
在接下来的几年,笔记本电脑几乎没有什么发展。不过Compaq 公司在1988 的时候开发了一台便携式电脑Compaq SLT 286,有一个VGA的显示器,1.44英寸的软戏和一颗286的CPU,只是重量有6公斤。
1989 – 1993: NEC,Zenith的MinisPORT 以及 第一代的Macintosh
NEC 公司改变了便携式电脑重量太重的局面,他的 NEC UltraLite model— 第一个有完整功能的基于MS-DOS的便携式PC机只有4.4 磅(2公斤左右)。而其接下来具有革命性的发展是在90年代,但其开始1989年,由 Zenith Data Systems 公司生产的 Minisport,其带 640K的RAM,1.44英寸的软驱,一个2400波特率的Modem以及一个20MB ESDI 硬盘。虽然其只有一个彩色的LCD显示器,但是,也足够不错了。从此开始了便携电脑的新纪元。
接下来,我们来看一下,苹果公司的第一代Macintosh 便携机,重达8公斤,但是其有 9.8英寸的最大分辨率有 640 x 400像素的显示器。
到了1993年,我们开始有了 256色的显示器,其代表产品是PowerBook 165c。然后,我们开始进入今天,百万像素的真彩色显示器,更好和更轻的的笔记本电脑,更为灵活的设计,更好的性期,并开始有了多媒体包括CD-ROM。然后,真正没有让笔记本电脑流行的是,笔记本电脑的性价比,价格太贵了,像ThinkPad和MacBook也是在那时出现的,但是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地买得起。
1996 – 2003 : Panasonic 的ToughBooks 和Intel 处理器
1996年Panasonic 公司引入了新一代的笔记本电脑——Toughbook (CF-25),70 cm高,可以抵抗灰尘和水气,非常明显,松下公司想改变便携式电脑的观念,感觉上这个电脑更像是一个军用的。就算是使用枪击过的电脑,电脑也能正常工作。
以后,直到2003年,直到Intel开发出了不可思异地低能耗的 Pentium M 处理器,其在整个笔记本电脑的发展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,而且价格上开始了巨大的松动,于是笔记本电脑也开始进了一平常百姓家里。
今天和未来
让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电脑吧。今天,无线连接,蓝牙,Wi-Fi, DVD 光驱, 高级显卡,宽屏,超薄,口袋电脑,……
Apple Macbook Air
Asus EEE PC S101
我们再来看看未来的电脑,下图是Sony VAIO Zoom,一台使用全息技术的笔记本电脑。可能未来还不止如此,让我们一起期望……
文章:来源
转载于酷壳CoolShell 无删改 仅以此纪念陈皓(左耳朵耗子)
目前我的主力桌面端开发框架用 javafx ,简单点的用 electron ,但是各自有各自的缺点。 我司开发的主要是工业软件,涉及到串口通信等硬件交互,IO 密集、计算密集。…
我从最初的高效云盘升级到 ESSD PL0 ,我发现 ECS 的 IO 是真的坑爹,完全不能挂载为虚拟内存用,一旦系统使用硬盘作为虚拟内存,直接系统卡死好几分钟,只能强行关机重…
背景: A 系统是一个面向用户的 saas 系统,用户的所有操作都会在 A 系统上操作。 B 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,A 系统的几乎所有核心操作都需要转发到 B 系统,等 B 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