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ent Beck 谈单元测试和持续部署
文章来源
2010年7月2日,Roy Osherove 和 Kent Beck 在 blog.typemock.com 进行了一次对话,话题涉及单元测试(Unit Testing),JUnit Max(Kent 开发的一个单元测试的 Eclipse Plugin,不免费),和面向初创企业的精益方法(Lean Startups)。
单元测试和 JUnit Max
作为软件开发方法学的大师、极限编程XP的创始人、敏捷宣言的创始人之一,Kent Beck 一直在努力最大化地利用单元测试的价值,他说一些程序员仍然认为单元测试并不是他们的工作,但是单元测试确实能够提高软件的质量。目前他正在开发 JUnit Max,这是一个 Eclipse plugin,每当程序员保存一个 Java 源文件的时候,JUnit Max 就会运行测试并报告反馈信息。测试中的错误将会如同编译错误一样被报告给程序员。JUnit Max 的核心思想是测试错误应该和编译错误一样被 IDE 报告给程序员,程序员不需要额外的菜单选项或者运行其他的工具来运行测试。特别是那些经常失败的测试,对于程序员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反馈信息。在测试驱动开发(Test Driven Development – TDD)中,我们重复着这样一个循环:“编写一个‘失败’的测试(Failing Test)” – “编码实现功能以便让测试通过”,随着开发的深入,测试越来越丰富,测试能够反馈给程序员的信息也越来越多,它们可以帮助程序员找出那些需要改进的代码。JUnit Max 能够缩短这个循环的周期,因为它更为频繁地运行测试和提供反馈。Roy 问道:“当你一个人编码的时候,你是否严格地遵循 TDD,即一定要先写测试,然后写实现代码。我个人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,特别是当一个人编码的时候。” Kent 回答:“视情况而定,有时候并不需要死板地遵循 TDD,比如当我在做一些探索性或者说实验性的编码时,并不需要写测试,因为我只是想尝试一下某些功能和特性。”
Roy: “你在测试驱动开发中见过的最糟糕的错误有哪些?”
Kent:“很多程序员仅仅是拷贝和粘贴测试代码,但并不理解它们。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没有断言的测试,同时测试很多逻辑和功能的测试,过于臃肿或者过于短小的测试等等。当然这些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很普遍,也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。”
Roy:“你下一步最想尝试的新概念是什么?”
Kent:“我最近谈论的一个主题是 Software G Forces,是关于软件产品的部署频率(Frequency of Deployment),这里的部署是指面向最终用户的部署或者说发布,是生产环境而非测试环境。从前的软件产品每年(或数年)发布一个新的版本,而现在的软件产品发布频率越来越快,从每季度,每月,每周,每天,直至每小时。Kent 提及有一些非常复杂的软件产品的发布频率甚至是每天 40 到 50 次。此时 Roy 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:“产品发布得如此频繁,我们如何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间隔内获得用户反馈呢?”,Kent 回答道:“持续部署(Continuous Deployment)确实需要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来支持,比如:自动版本回滚,自动错误检测,系统同时运行多个版本的能力,比如一个服务器集群中不同的服务器上可以运行产品的不同版本。”
Roy 问道:“当你在开发一个产品的时候,你在为客户创造价值,而持续部署创造的则是一种内在的价值,并且实施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,你怎样投入时间去实施它呢?是否需要从产品设计的一开始就考虑这些问题呢?”,Kent 答道:“5 年之内市场上可能会有许多持续部署的产品出现,目前我们可能需要自己来寻求解决方案,因为现在它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。持续部署的重点之一是及时捕获系统错误,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错误,同时也包括业务层面。以 Amazon.com 为例,他们评价系统运行的良好程度是以业务运营状况为依据的,如果销售额出现不明原因的下降,系统也会发出错误警告。”
注:为了不让文章过长,下半部分的面向初创企业的精益方法(Lean Startups)将在后面发布。
转载于酷壳CoolShell 无删改 仅以此纪念陈皓(左耳朵耗子)
git 上有 5 条 commit 记录,我用 git rebase 将 5 条 commit 记录合并成了 1 条,这时使用 git push -f origin main …
【感谢网友 @Krq_Tiger 投稿】 今天把之前在Evernote中的笔记重新整理了一下,发上来供对java class 文件结构的有兴趣的同学参考一下。 学习Java的朋…
(感谢 @文艺复兴记(todd) 投递此文) 几个小伙伴在考虑下面这个各个语言都会遇到的问题: 问题:设计一个命令行参数解析API 一个好的命令行参数解析库一般涉及到这几个常见…